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樱桃_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_国产乱码精品_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史:未來定義歷史?

發(fā)布時間:2023-06-19 10:07:53

滴水見大海,大海之后,就是無限的汪洋。克利福德·皮寇弗的《人工智能之書》,就是希望化人類在探索智能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為讀者腦海中關于人工智能暢想的新波浪,進而匯成新時代開發(fā)利用智能科技的新汪洋。

滴水見大海,大海之后,就是無限的汪洋。克利福德·皮寇弗的《人工智能之書》,就是希望化人類在探索智能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為讀者腦海中關于人工智能暢想的新波浪,進而匯成新時代開發(fā)利用智能科技的新汪洋。


本書的作者是語言合成和設計自動化領域的資深研發(fā)人員,曾任《IBM研發(fā)雜志》(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主編,更是一位多產(chǎn)著名的科普作家。本書是克利福德的近作,描述了從公元前1300年到2018年之間100個關于人工智能的人類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此書讓人“著迷上癮”(addictive),英文版好評如潮,中文版如何,有待讀者品賞。


此書中文版的發(fā)行,恰逢AlphaGo后的新一波人工智能的社會熱潮,就是時下ChatGPT所引發(fā)的對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AIGC)和人工通用智能(AGI)的大討論或大“躁動”:人們對人工智能可以干什么越來越好奇,希望越來越高,期望越來越大,結果是更多的人越來越擔心,有人擔心失去機會,有人擔心失去工作,還有人擔心什么奇點來了,機器將有超越人的智力和自我意識,恐懼“潘多拉魔盒”已打開,人類將淪為機器的奴隸。



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場人工智能全民普及,相信本書將有助于你考慮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令人激動的歷史時期。通過書中一件件歷史小故事,或許你會同意我的看法,不必擔心人工智能或智能科技,機器不會擁有人類原生態(tài)的智能和意識,但它們一定有重新定義的或廣義的智能和意識,機器智能和人工智能,終將成為我們?nèi)祟愔悄艿囊徊糠郑⒃谠S多方面超過人,就像馬和汽車比人跑得快,鳥和飛機比人“飛”得高一樣,不必驚慌,妥善應用即可。我們都習慣把虛數(shù)稱為數(shù)了,習慣把人工智能稱為智能的時候也不會太久。



我對本書的唯一的遺憾就是幾乎沒有與中國相關的內(nèi)容,比如關于機器人的古老傳說,沒有西周偃師機器人的故事。本書從公元前1300年左右古埃及的“三個連一行”棋(Tic-Tac-Toe)開始,但沒有更古老更相關并使人工智能有了今天之普及的中國圍棋。我最意外的收獲就是知道了 “抖音”的英文版“TikTok”的真正源頭:美國作家鮑姆(Lyman Frank Baum,1856—1919)發(fā)表于1907年的小說《Tik-Tok of Oz》中的智能銅制機器人。這也讓我想起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中的兩個機器人——“稻草人”(Scarecrow)和 “鐵皮人”(Tin Woodman):一個要腦,人的智力;一個要心,人的心力;合起來就是人類的智能和意識,這不正是通用人工智能想要的東西?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我們或許還需要一點“膽小獅”(Cowardly Lion)所追求的勇氣。隨著ChatGPT-4更強大的AI系統(tǒng),擔心AI未來可能會對人類產(chǎn)生嚴重威脅。其實,AI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必經(jīng)之路,暫停進步難以也不應成為選項,我們需要鼓起勇氣繼續(xù)向前。同時,盡快建立起安全可信的框架規(guī)范其發(fā)展,確保AI始終“行駛”在促進人類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上。


隨著智能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未來的人類也會人工化廣義化,將由數(shù)字人、機器人和生物人共同組成,多于80%的人是數(shù)字人,少于15%的是機器人,生物人不到5%。我們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上午”(AM):我們在自主模式(Autonomous Mode),由人工智能主導,生物人只是監(jiān)控,占一天的80%以上的時間;“下午” (PM):我們在平行模式(Parallel Mode),由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一起主導,生物人在云端遙控遠端機器人和數(shù)字人,占一天的15%以下的時間;“晚間”(EM):我們進入夜晚(Evening Mode)的專家模式(Expert Mode)或者應急模式(Emergency Mode),視提高水平或救急救命而定,此時生物人專家或特種組織將以“快遞”的方式到達現(xiàn)場,完成任務,但這種模式不可以超過一天的5%,否則智能科技就失去其存在和發(fā)展的意義。


這就是我對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的認識,我堅信機器永遠不會超越甚至奴役人類,除非我們改變“超越”和“奴役”的定義。而且,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只能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絕不可能也更不允許讓我們失業(yè)甚至成為機器的奴隸。


這也是是我協(xié)助二位畢業(yè)的博士生譯完此書的體會,希望大家開卷有益,更好地了解時代科技來源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