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中國造!2019-06-26 14:26:21
中國芯片發展史猶如一艘巨輪,歷經幾代人的沉浮歲月,轟鳴向前,遺憾的是燈塔依然明亮,我們仍需遠航。半導體積淀的是人類科技實力和商業文明的全部精華,中國的鼎新者們走在“漸進主義”的道路上臥薪嘗膽,讓專用芯片先起來。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聽覺智能研究中心,鄭方研究員任中心主任2019-06-26 14:03:59
2019年4月22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聽覺智能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技術前沿與產業報告會在清華大學FIT樓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管委會主任尤政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出席成立儀式并共同為中心揭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主持成立儀式,聽覺中心主任鄭方主持學術前沿報告會。
新開發的反“槍手”AI,識別作業代寫準確率接近90%2019-06-26 13:56:58
翟的論文抄襲事件過后,許多高校都加強了論文評審標準,更有嚴格的院校連非畢業生的論文結課都要查重。
《自然》:中國正利用人工智能選擇基金評審人2019-06-14 09:30:13
5月14日,《自然》雜志以《人工智能正在選擇中國的基金評審人》為題,介紹了中國最大的基礎科學資助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減少尋找評審人所需的時間。
人工智能重塑未來戰爭格局2019-06-14 09:26:17
過去,關于未來戰爭的預測往往會過多強調新型技術和理論。19 世紀,普魯士軍隊在 1870 年力挫法國,接連的勝利使歐洲的軍士們明白了一件事:軍隊借助鐵路形成的快速機動力、快速發射的火炮以及對攻擊的專注會在短時間內決定戰爭的勝利。這些想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就被付諸實驗。而西線長達四年的陣地戰證明了他們戰法的錯誤。
張鈸院士:人工智能技術已進入第三代2019-06-14 09:22:14
近日,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在技術上已經觸及天花板。從長遠來看,必須得走人類智能這條路,最終要發展人機協同,人類和機器和諧共處的世界。未來需要建立可解釋、魯棒性的人工智能理論和方法,發展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技術。
清華和北大布局人工智能,2019年啟動本科招生2019-05-22 15:39:42
今天(5月18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眾多家長學生前來參觀。在展示校園風貌同時,清華和北大也公布了今年的招生情況。
2019全球AI爭奪戰最新匯總2019-05-22 15:35:17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發展,引發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諸如AlphaGo、刷臉支付、無人駕駛、AR等應用層出不窮,人工智能和產業的加速結合,使之或將成為是繼蒸汽機、電力和計算機之后,人類社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各國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搶抓下一輪科技革命先機的重要舉措。
日本的人工智能 & 機器人發展史2019-05-22 15:29:32
日本號稱“機器人王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無論是在機器人的生產、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前列。而在平成的30年里,機器人事業更是以迅猛之勢發展,而且產量和出口量十分可觀。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與試驗現狀2019-05-22 15:26:14
中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研究,但是一直到近年來這一技術才“全面綻放”,因為它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層的支持。這一課題在很多國家計劃中都有所涉及。例如用于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中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的重點工作在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計劃的相應章節中得到了體現(2006-2020年)。其中強調必須要研制個體人工智能的服務型機器人,以及具備“人機交互”功能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