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研團隊用3D打印制造出精確衛星等離子傳感器2022-10-24 09:28:5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研團隊用3D打印技術創造出首個完全數字化制造的衛星等離子傳感器——也稱為延遲電位分析儀(RPA),其展示出的性能與最先進的半導體等離子傳感器一樣出色,可應用于軌道航天器以探測大氣化學成分和離子能量分布。
科學家研發用于實時檢測大腦細胞外催產素動態變化的熒光傳感器2022-10-24 09:28:31
催產素是一種下丘腦神經肽,在大腦中具有神經調節作用,協調著動物的各種行為。然而,大腦中催產素的動態變化與動物復雜行為之間的關系仍研究較少,部分原因是缺少能夠在體內進行實時檢測的技術。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用于實時檢測大腦細胞外催產素動態變化的熒光傳感器,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Methods》上,題為:A fluorescent sensor for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extracellular oxytocin dynamics in the brain。
浙江首個碳中和學院成立2022-10-24 09:28:07
浙江農林大學碳中和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浙江首個碳中和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等一大批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到會見證學院的成立。
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十年成果斐然2022-10-24 09:27:38
9月2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召開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新聞通氣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宇蕾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堅持“四個服務”,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有力支撐。
MiR與AutoGuide Mobile Robots合并,為用戶開拓更多AMR解決方案,夯實全球領導力2022-10-24 09:27:17
泰瑞達旗下兩家企業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簡稱:MiR)與AutoGuide Mobile Robots已合并成為一家AMR供應商,合力深耕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 - AMR)領域,這也是當今自動化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9月底,合并后的公司正式命名為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MiR),并由在泰瑞達任職多年的高管Walter Vahey出任總裁。新公司總部仍將設于丹麥歐登塞,這里也是原MiR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的全球總部所在地。
Mendix公司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低代碼已從企業機構應急技術進階為核心技術2022-10-24 09:26:53
企業級低代碼應用開發全球領導者Mendix公司, a Siemens business于近日發布“2022年低代碼關鍵行業應用現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到2024年,大多數企業機構有望使用低代碼來取代傳統編碼。Gartner也估測到2025年,70%的企業開將采用低代碼或無代碼技術開發應用,而2020年這一比例還不到25%。
微創柔性手術機器人MicroNeuro成功完成國際首例深位顱內活檢手術人體實驗2022-10-24 09:26:27
2022年9月,MicroNeuro微創顱內手術機器人(以下簡稱MicroNeuro)在香港成功開展首例深位顱內活檢手術尸體實驗,標志著該機器人的主要功能研發成功。
工信部啟動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工作2022-10-24 09:26:09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確定杭州、武漢、成都、寧德、南通、濰坊、合肥、株洲、廣州、深圳、包頭、齊齊哈爾等12個城市首批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
我國牽頭的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2022-10-24 09:25:44
2022年10月,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場景領域國際標準ISO 34501: 2022 Road vehicles - Test scenarios for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s - Vocabulary《道路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詞匯》正式發布。
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通知2022-10-24 09:25:21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