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樱桃_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_国产乱码精品_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動態

中小企業如何破解智能制造難題?

發布時間:2019-05-22 14:57:15

2018年,《通信產業報》(網)&《工業互聯網世界》聯合紹興市人民政府舉行了2018中國(紹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在會上揭曉了備受關注的工業互聯網活力指數55.3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活力榜TOP15,同期還舉行了軸承、印染、襪業三場工業互聯網應用專題對接交流座談,紹興地方產業集群和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新昌模式”在座談會期間被廣泛關注,現今“新昌模式”已初見成效。

2018年,《通信產業報》(網)&《工業互聯網世界》聯合紹興市人民政府舉行了2018中國(紹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在會上揭曉了備受關注的工業互聯網活力指數55.3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活力榜TOP15,同期還舉行了軸承、印染、襪業三場工業互聯網應用專題對接交流座談,紹興地方產業集群和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新昌模式”在座談會期間被廣泛關注,現今“新昌模式”已初見成效。

如何才能在中小企業大面積推廣智能制造?這幾乎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德國從2013年提出發展工業4.0,至今已有五年多時間,但德國的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仍然面貌依舊。在中小企業中開展智能制造,德國亦沒有取得明顯進展。

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占到97.4%,但到2017年底企業的機聯網率只有39%,中小企業的比例更低。即使有的中小企業在機器換人或產品包裝自動化等某些環節有進步,離企業全面實現智能制造的要求,還是存在著很大差距的。

浙江全省中小企業占98%。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先后向12個縣(市、區)派駐了專家指導組,對12個縣(市、區)超過280家制造企業進行診斷、評估、調研,發現中小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存在“六大難題”,即企業自身改造難、企業“智改”領導拍板難、企業尋找放心的承包單位難、企業持續推進升級難、生產系統健康管理難、多主體運作形成合力難。

新昌是一個浙東小縣,縣域面積1213平方公里,全縣人口43萬,縣內沒有高校,不通鐵路、飛機,是一個山多地少的典型山區小縣、資源小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54家,其中中小企業245家,占比高達96.4%,2016年機聯網率也只有38.2%。即使是“機聯網率”高的企業,亦未必已經在企業全面實現智能制造。一些大企業也只是在少數二級分廠或部分車間實現了自動化或智能化生產,中小企業完成自動化或智能化生產線改造的就更少了,更談不上在整個企業全面實現智能制造模式了。

“5+5”系統破解難題

新昌在討論落實浙江省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工作,認真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系列部署時,意識到能否在中小企業成批成功推廣智能制造方式,決定著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的成敗。在深入調研后,新昌把智能制造的工作重點從抓企業、項目試點示范為主轉到抓行業、中小企業成批推廣智能制造試點。

軸承產業是新昌的一大傳統制造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新昌以軸承行業智能化改造為切入點,在軸承行業中小企業中成批實施“數字化制造、平臺化服務”,加快推動軸承產業的數字化轉型。2018年5月30日,工信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等單位領導與專家近百人專程到新昌進行調研論證,并給予高度評價;在2019年1月的浙江省兩會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廣科技創新新昌模式。

新昌的主要做法是“5+5”,即通過五種方式、破解五大難題。

以“工程總承包”方式,破解中小企業沒能力實施智能化技改的難題


中小企業大多數分布在遠離一、二線城市的縣城與鄉村,多數縣連一家工業信息工程公司都沒有。到外地選一家工業信息工程公司來承包自己企業智能制造技改工程業務,又存在著不知道找誰包、不知道哪家信息工程做得好的難題。因此,在本地培育或引進一家工業信息工程公司,讓他們做幾家“看得見、做得好、能放心”的企業智能制造技改工程,就成為在中小企業大面積推廣智能制造的先決條件。

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陀曼集團下屬的一家工業信息工程承包商,被列入浙江第一批重點培育的工業信息工程公司,其母公司陀曼集團已在軸承制造自動化設備領域深耕十多年,非常熟悉新昌中小軸承企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痛點和需求。

為此,新昌組織力量,加強指導,借鑒住建工程總承包“交鑰匙”方式,支持陀曼智造作為總承包商,負責為中小微軸承企業量身定制數字化改造服務,包括提供技改路線、軟硬件開發、系統集成、運營維護等,使中小微制造企業在信息化技改中省心、省力、省錢,且工期與工程質量都有保證。

陀曼智造公司結合行業發展實際,專門自主開發TM-e微智造系統,操作簡便、易學易會。同時,縣里建立專家驗收把關制度,加強對工程承包質量的監督,對未通過驗收項目不準投放生產,保證企業智能化技改質量

以“小批量免費體驗”方式,破解中小企業對智能化技改顧慮多的難題

中小企業從事低端加工,利潤薄,資金積累少,技改投資能力有限,企業家“拍板”智能技改顧慮多。

為此,新昌縣政府、陀曼智造各出資500萬元/年,成立小批量免費體驗專項資金,按一定加工設備數量比例,為每家參加智能化技改的軸承企業免費安裝TM-e微智造系統,實時采集機床進料、刀具使用、產量計量、故障實時報警等設備數據,匯聚到云平臺進行整理、歸集和儲存,并利用數據庫基本算法等大數據技術,以電子看板、手機APP、企業管理報表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幫助企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小規模免費體驗的方法,讓參與免費體驗的企業親身感受到了裝上陀曼-e微智造系統的設備與沒裝陀曼-e微智造系統設備在生產效率、產品質量、降低人工成本與能耗的差距。試行幾個月以后,許多企業消除了顧慮,主動要求對裝備與生產線進行改造,形成了“我要改、自覺改”的新風尚。

以“分批推進”方式,破解中小企業技改投入大、影響訂貨交付的難題

中小企業信息化改造還涉及到生產組織、人員結構、流程、工藝等的優化調整等,持續服務升級難,無法像大企業那樣一步改造到位,希望先易后難逐步升級推進到位。

“陀曼智造”針對軸承企業的痛點、難點,鎖定性價比最高的“數字化制造”環節,采用只裝TM-e微制造系統、暫不換機器設備的辦法,降低企業智能化技改投資成本,縮短投資回收周期。

目前,已驗收的82家中小企業智能化技改平均投入只需23萬元,一年內就可收回投資。同時,分批次對生產設備實施技改,確保企業在改造過程中有相應的設備繼續正常生產,從而保障訂單交付、降低技改機會成本。

以“平臺化服務”方式,破解中小企業技改后續運營服務缺失的難題

中小企業在智能化改造中各自建系統平臺不僅投入大,而且日常生產運營支撐管理無法保證,生產過程與企業經營雙重的大數據“健康管理”就更難實現。陀曼智造打造軸承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軸承制造大數據庫,開發涉及企業各項數據分析預測、故障預防、快速維護等的健康服務,并建立健康管理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創造了軸承智造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健康管理”模式。

目前,已實施改造的115家企業8000余臺設備都已接入軸承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反向促進智能化改造系統不斷迭代創新,TM-e微智造系統已從1.0升級到2.0、3.0版本,不斷滿足軸承企業各項個性化服務需求,進一步提升企業智能化與高質量制造水平。

以“企、政、供、智、金”緊密合作方式,破解中小企業技改推進力度不足的難題

智能制造是一項涉及供給、智力、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推動合力形成難。新昌采用政(政府)、產(企業)、供(承包供應商與平臺服務供應商)、智(智庫)、金(金融)等緊密合作推廣智能制造,形成了推動智能制造的強大合力。

堅持企業主體,高度重視調動企業積極性與創造性。切實加強政府有為引導,開展軸承行業智能制造“百企提升”活動,強化政策和制度供給,為“企、政、供、智、金”多主體合作提供保障。

堅持把培育品牌供應商(信息工程承包商與平臺服務商)放在突出位置,為其研發創新、工程承包示范創造良好條件。充分發揮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在政策制定、關鍵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探索、平臺建設服務等方面的智力服務作用。注重發揮金融助推作用,創造“融資、融物、融服務”等的服務新模式,為軸承企業提供創新金融服務,有力保障了企業的金融所需。

“新昌模式”初見成效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新昌縣在軸承中小企業成批推廣智能化改造的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企業的質量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實現了制造企業生產和管理的數據化、透明化和實時化,實現了從經驗管理向數據管理的轉變。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手機APP、PC端、LED看板等隨時查詢生產計劃完成情況和設備使用效率等情況,車間管理者可以利用數據來分析問題的原因和進行預防性管理,操作員工通過LED看板看到實時的生產計劃完成情況和員工績效排名,從而提升了工作動力。

提升了制造企業的效率和效益。平臺數據顯示,已改造的115家軸承企業平均設備有效產出率提高20%,企業對于設備故障發現與處理速度提高120%以上,產品加工平均綜合成本下降12%,勞動用工成本下降接近50%,許多企業由之前的連續虧損到扭虧為盈,有力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

試點企業普佑軸承,通過三個階段的改造,目前產量提升了47.5%、單位用工成本降低82%、單位耗材成本降低32%,公司員工從350人減少到110人,綜合經濟效益也明顯提高,2016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2017年近6000萬元(新增了部分設備),2018年在不增加設備廠房的情況下產值達到8000萬元。

緩解了企業招工難題。海順軸承是一家軸承套圈生產企業,廠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始終存在“招工難”的痛點,除了以前老廠的員工,好員工很難招到。

2018年6月,海順軸承與陀曼智造簽訂了數字化改造戰略合作協議,重點目標是基于實現從“一人一線操作”到“一人雙線操作”,即要達到同等產量情況下人員減少50%。經過近半年的改造和提升,對比改造前后數據,取得初步成效:人均月產量提高了55.8%、人均月工資增加了82.8%,突破萬元;設備有效產出率從53.6%提高到81.5%;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對員工操作技能的要求,減少了企業對員工技能的依賴;同時企業可以把節約的勞動力安排到新的生產線,實現了“減員增效”。員工收入大幅度提高,應聘報名的人多了,這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當下“招工難”的問題。

提供了“數字制造”典范和樣板

陀曼智造開發的軸承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了打通企業制造數據鏈、打通智能制造企業與平臺服務商之間數據流的成功經驗,不僅可為軸承生產企業提供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決策,為企業提供生產過程及設備健康管理、企業經營狀況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同時可為銀行、政府部門、其他平臺服務商等提供增值服務。

云平臺數據大腦可以協助銀行通過對客戶的生產設備有效使用率、單位能耗與行業平均指數的分析比較,實現對企業運營的“健康管理”,提前預測發現并化解經營中的隱患,及時化解信貸風險,保證企業運營正常健康,從而提高對銀行的償貸能力。

云平臺數據大腦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向政府部門提供行業設備綜合開工率指數,通過指數走勢讓政府部門實時掌握行業的景氣程度和形勢走向。該平臺為廣大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數字制造”的典范和樣板,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和智能制造打下了基礎,2018年被入選浙江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名單,201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工業互聯網推廣平臺。目前該平臺已走出新昌,服務浙江慈溪、常山等地軸承企業。

譜寫了智能制造環境招商的傳奇

SKF公司是全球軸承科技與制造的領導者、全球最大的軸承制造商,2016年銷售額達到560億元。

在對全國多個地方考察和比較后,該公司認為新昌軸承產業鏈配套齊全,特別是新昌率先在軸承行業批量推廣以智能制造促轉型升級的舉措,很合乎SKF公司對這一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

2018年2月,SKF集團與新昌縣簽約,計劃在新昌投資1億美元以上建設占地200畝的球軸承生產基地,并將位于法國和中國上海的球軸承全球研發中心搬至新昌。項目現已開工,將于2019年建成投產,預計每年可生產球軸承數千萬套,年銷售額超15億元。

來源: 先進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