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樱桃_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_国产乱码精品_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動態

世界航天發展總體態勢

發布時間:2019-06-14 10:03:01

將航天發展作為國家安全頂層戰略和相關綜合性規劃計劃的重要組成,突出強調航天的戰略地位。近年來,美、俄、歐等航天大國和地區均提出了涉及強調航天發展的國家安全頂層戰略和綜合性的規劃計劃,不斷強調航天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一、航天國家加強戰略引領,強化航天在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領域的作用

將航天發展作為國家安全頂層戰略和相關綜合性規劃計劃的重要組成,突出強調航天的戰略地位。近年來,美、俄、歐等航天大國和地區均提出了涉及強調航天發展的國家安全頂層戰略和綜合性的規劃計劃,不斷強調航天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美國在2017年12月發布的迄今第17份《國家安全戰略》中將太空列為關鍵作戰域,突出強調美國在空間必須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和行動自由,將其作為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俄羅斯將航天裝備發展列入2018年2月簽署的新版《國家武器裝備計劃》,明確了航天裝備及相關技術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歐洲則從歐盟層面確立了歐洲一體化背景下航天發展的愿景和戰略。

針對航天領域制定并發布專項戰略與計劃,具體指導和推進航天戰略的落實。美國政府2018年3月發布美國歷史上首份《國家航天戰略》,該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及2018年1月發布的《國防戰略》等一脈相承,但更具指導性,秉承了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理念,系統闡述了美國航天的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同時為制定新的國家航天政策確定了基調。美國還出臺了旨在簡化商業航天監管的二號航天政策指令和未來三年民用航天發展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8版戰略規劃》。俄羅斯則是通過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的改革調整,整合并優化航天科研生產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歐洲主要航天國家——英國、法國等也相繼發布旨在推動本國航天工業能力發展的規劃與計劃。

二、航天總體規模延續增長態勢,商業應用持續深入,使商業航天繼續占據最大經濟板塊

航天經濟總量延續增長勢頭,政府投入占比逐年下降,航天產業呈現蓬勃生機。航天產業發展幾乎沒有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一直保持上升的發展勢頭,經濟總量從2008年的2616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3835億美元,十年間的增幅超過46%。主要航天國家在航天領域的投資規模總量逐年增加,但政府投資在航天總體經濟規模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投資占比從2013年的26%縮減至2017年的不足20%,說明整個航天產業蘊藏的內生活力正在逐步得到釋放,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產業化發展的特質愈加顯著。

商業航天的經濟規模在航天產業中占比超過五分之四,成為航天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板塊。2017年商業航天經濟總量達到307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8%,繼續占據最大板塊。其經濟規模在航天產業中的占比歷史性地突破80%,改變了近五年來在67%~72%之間徘徊的總體格局,持續擴大航天經濟貢獻度。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航天商業應用領域的擴展和應用程度的逐步加深;另一方面則緣于國外大型航天企業如波音、洛馬等調整經營策略,進入新興商業航天市場,持續提升競爭力,以及一批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公司、維珍銀河公司等為代表的新興航天企業注入新的商業航天發展活力。

三、航天產品體系進一步優化,航天服務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與創新

以常規產品為主的航天產品體系逐步優化,具有特定用途和特殊性能的航天產品獲得進一步發展。2018年,執行常規航天任務的運載火箭、衛星、載人航天器、深空探測器等新型號研制進展相對較為順利。大中型一次性運載火箭預計能夠按計劃在2020年前后投入使用,實現更新換代。通信衛星在謀求不斷增大單星容量、研制超高通量衛星的同時,正在著力建設低軌寬帶互聯網星座。遙感衛星發展則繼續追求高分辨率和快速重訪能力。主要國家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基本完成。未來用于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器研制進度稍有推遲,預計2019年可以進行試驗發射。深空探測器多個型號研制進展基本按計劃進行。除常規產品外,具有特定用途和特殊功能的航天產品在2018年取得重大進展。一是美國和俄羅斯用于載人深空探測的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取得突破,尤其是美國企業研制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50噸的重型火箭首飛成功。二是小衛星、微小衛星、納衛星等以其質量輕、成本低、發射和應用靈活、功能密度高等特點獲得廣泛應用。

航天服務在商業航天中占據主導地位,服務的領域和類型不斷拓展與更新。航天服務主要是衛星應用與服務,2017年衛星應用與服務的收入達到2114億美元,占航天總體經濟規模的比例達到55%,占商業航天經濟規模的比重更是超過68%。該領域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衛星廣播、衛星通信、商業遙感服務、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等。其中衛星廣播中的衛星電視直播、衛星音頻廣播以及導航定位與授時是排名前三位的服務類型。在傳統航天服務的基礎上,商業航天服務一是向載人航天發展,承接以前只有政府的火箭和飛船才能完成的載人航天任務;二是向深空發展,向商業月球探測和小行星采礦領域延伸;三是向在軌推進劑加注等新興服務領域拓展。

四、航天技術體系實現多點突破, 深空探測逐步成為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

以航天應用為牽引,基于基礎和前沿技術發展及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航天技術體系實現多項突破。2018年,軍事航天力量建設、空間探索和科學任務、商業航天應用是航天技術發展的有力需求牽引。同時,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超材料、在軌增材制造、石墨烯等為代表的基礎與前沿技術的發展和突破,尤其是與航天的交叉融合,擴大了在航天方面的應用領域,為航天技術的突破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2018年運載火箭、衛星、空間探測器等產品技術領域均有所突破,在制造技術、推進技術、通信技術、導航技術等領域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深空探測繼續作為當今航天最活躍的領域,為航天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推動力。2018年,深空探測仍然是航天領域受關注度最高、技術創新最活躍的領域。特朗普政府高調宣布重返月球,并在地月拉格朗日點建立軌道平臺,為載人探索火星提供中轉站,并相繼發射了用于探測火星、太陽、系外行星的探測器。俄羅斯宣稱正在制定新的月球和其他行星探測計劃。歐洲則期望通過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合作開展火星取樣返回。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繼2014年之后再次成功開展小行星探測。由于深空是月球軌道以外即38萬千米以外的空間,開展深空探測與執行近地空間任務相比難度大、風險高。同時也需要解決眾多前沿和關鍵性問題。如新材料領域,美國基于新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研制用于測定行星表面成分的深空探測器。新工藝領域,美國正在研制用于深空低溫推進劑防護的選擇性涂層技術等。這為航天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推動力。

五、航天工業基礎得到進一步加強,新興航天國家采取多種措施推動本國航天發展

在戰略引領和科技創新推動下,世界各國航天工業基礎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航天工業基礎能力包括技術創新能力、研制生產能力、試驗測試能力等方面。2018年在各國戰略與政策牽引下,通過推進供應鏈自主可控,使得整個航天工業基礎進一步強化。美國正在著力研制其國產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以替代從俄羅斯進口的RD-180,使得供應鏈實現自主可控,從而保持獨立進入空間的能力。2018年是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計劃的第五個年頭,隨著其航天領域多種元器件實現國產化,該國的航天工業基礎能力得到了實質性提升。

航天的戰略價值使得多個新興航天國家采取多項措施推動本國航天發展。2018年,除美、俄、英、法、德、日、印等傳統航天國家大力發展航天外,諸如韓國、瑞典、盧森堡、芬蘭等新興航天國家也采取了發展航天的措施。2018年韓國制定并頒布新版航天開發與振興基本法,提出2040年前的發展構想。歐洲的芬蘭則頒布了首部航天法,瑞典首次制定國家航天戰略,盧森堡成立國家航天局。這些一系列舉措表明,新興航天國家正在為實現本國航天突破積蓄力量。

來源:航天十二院戰略規劃推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