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與管理科學創新
發布時間:2019-09-25 10:36:04
人類正面臨第六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將如何影響管理科學?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黨組原副書記郭傳杰從管理理念層面、管理戰略層面、管理方法層面進行了闡述。展望管理科學創新發展,郭傳杰相信,在網絡、智慧的新科技革命時代,我國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在并跑、領跑軌道上已有不錯表現,與此相應,我國新時代的管理科學與實踐,理應且可能走向世界,做出與國力、國情相適應的成就和貢獻。
人類正面臨第六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將如何影響管理科學?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黨組原副書記郭傳杰從管理理念層面、管理戰略層面、管理方法層面進行了闡述。展望管理科學創新發展,郭傳杰相信,在網絡、智慧的新科技革命時代,我國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在并跑、領跑軌道上已有不錯表現,與此相應,我國新時代的管理科學與實踐,理應且可能走向世界,做出與國力、國情相適應的成就和貢獻。
引、新科技革命:趨勢、前沿、影響
138 億年、45.5億年、40 億年、10-100 萬年、500 年、72 年、7 年,這幾個數據說明當今世界發展最大特點之一——快!
1、近代科技的五個歷史階段
近代科技誕生至今不過500年!大體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即兩次科學革命、三次技術革命。何謂科技革命?科學技術發展歷史進程中,有過為數不多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如果某個或某些重大理論或發現能顯著改變人類世界觀、自然觀,且其社會影響人口覆蓋率達50%以上,則定義為科學革命;如果某些重大的技術發明或創新能顯著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且其社會影響覆蓋的世界人口超過了50%,則定義為技術革命(達沃斯論壇預測研究 )。
2009年6月10日,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系列報告——《創新2050:科技革命與中國的未來》發布。報告凝聚了中科院400多位院士專家智慧,按2020、30、50三個階段,提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八大經濟社會基礎和戰略體系”整體構想,繪制了我國未來50年在能源、人口健康、空間與海洋、信息、國家與公共安全等18個重要領域的科技發展路線圖。
2、基本觀點
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的第六次科技革命。
3、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觀
反物質、中微子、引力波、基因圖譜、干細胞、量子調控、生物質能、石墨烯、碳60、納米科技、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3D 打印、生物芯片、數字地球、4D 打印、智慧城市、VR AR MR、量子計算、超級“環”、 智能材料、刷臉支付、AI+、區塊鏈 ……
一、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態勢與特點
與此前不同,這次新科技革命可能是技術革命與科學革命同步展開。我更偏向于叫“新”,而非“第六次”,第4次技術+第3次科技革命。它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先導,是以生命科技、認知科學為亮點,以新能源、新材料為支點,以環境、生態、健康為關注點,以暗物質、反物質探索為科學前沿的一場綜合性科學與技術的革命。
1、新科技革命的前沿
新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一是3D-4D打印;二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三是生命和再生工程;四是超新材料;五是量子調控與通訊;六是探索反物質、暗物質之謎。
2、新科技革命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說,“這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進化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第一次技術革命:手臂;第一次科學革命:世界觀、日地。
第二次技術革命:體能;第二次科學革命:世界觀、時空。
第三次技術革命:信息智能;第六次科技革命:人類自身、物質-精神觀。
3、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最本質的改變
1)變革生產方式
使工業時代向智能制造(工業4.0)、3D-4D增材制造轉變。
2)改變生活方式
互聯網+、AI 等現代科技,全方位地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健康、娛樂、消費。
3)變革企業、社會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趨向從縱向分層向橫向群落轉換。社會“群落”多,企業“小而美”。
4)變革就業結構
5)變革人才理念與教育模式
6)改變國家發展命運
1550年到1700年,日心說、牛頓力學開啟了第一次技術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1750年到1800 年,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第一次產業變革,掀起了第二次技術革命浪潮,使英國、法國崛起為18世紀強國。1850年到1900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展,促進了電力技術的發展,打開了第二次產業變革的通路,促使德國和美國成為19 世紀強國。1950年到2000年,信息技術點燃的第三次技術火炬,迅速燃起第三次產業變革的熊熊烈火,使日本、韓國成為20世紀強國。
二、[新科技革命如何影響管理科學
人類管理實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國和古希臘。公元前5 世紀的《孫子兵法》、古希臘蘇格拉底等人的論述,被認為是最早的戰略管理之作。但是,真正的管理科學化卻是與近現代歷次科技革命如影隨行的。18、19世紀的第1、2次科技革命導致產業革命的興起。泰勒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秒表研究工廠管理,標志著現代管理學的誕生,引導管理活動從經驗到科學的轉變。
20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以計算機、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技術、原子能、生物技術為標志,誕生了一大批新興產業,對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出現了管理的過程學派、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等派別,管理學界百花齊放、爭芳斗艷,創造出管理科學的“理論叢林”局面。
1、科技進步對管理科學發展的影響
一是科技進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對管理科學的強勁需求;二是科技進步直接為管理科學化提供了技術、方法、手段的支持;三是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為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問題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2、管理科學的本質與效用
克勞修斯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世間一切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直至死寂。任何社會組織,包括企業,在封閉的環境下從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直到老化,熵值都會增加,效率遞減。管理熵揭示了組織內部管理效率遞減的規律,證明了企業為什么具有較短生命周期的內在原因。
這就是人類社會為什么需要管理的根本理由。通過有效的管理,使組織的熵值減少,維持秩序,持續發展。華為為什么能成為華為?是因為任正非發現了企業組織的熵增秘密,一方面通過科學管理洞察人性,激發華為人為目標奮斗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利用耗散結構原理,不斷擴大開放度,從而通過熵減,獲得持續發展的企業活力。
3、如何理解管理與管理科學
理念、戰略、方法是管理科學的三層面。
理念是管理理論的思想根基,是管理行為的總閥;戰略是管理實踐的精要,是管理舉措的大綱;方法、手段是管理活動的抓手,也是理念、戰略能否落地的關鍵。
4、新科技革命給管理科學帶來的挑戰
迅步走來的新科技革命將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巨大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不確定性就是未來時代的基本特征。不確定性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動態,急劇的變化使管理對象難以厘清,連各種變量都不易知曉;二是復雜,多維度、非線性、大跨界的現象經常出現,因果邏輯極其復雜;三是難預測,發展趨勢多變,方向不易預判。正如以色列籍物理學家、TOC制約理論創立者、企業管理大師高德拉特所說,管理者將面對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沖突環境等三大挑戰。
工業時代以穩定性、可靠性、可預測性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理論范式及剛性管理體系,將在管理的理念、戰略和方法手段三個層面發生革命性變革。
三、新科技革命對管理理念層面的影響
1、管理,為什么?
科技革命導致產業變革,增加社會財富,解放人的束縛,增進人類福祉,提高了人類社會活動的自由度。增加自由度,意味著熵增,伴隨混亂度的增加。正如高德拉特所言,“系統的自由度越大,它就越復雜。”因此,有效管理成為必須。于是,出現悖論:壓制自由度/容許熵增加?必須在理念層面進行思考。我們既要有序,有序才能持續發展;更要“以人為本”,讓被管理者擁有充分的自由度。官僚制僵化組織、部門分割、權力分化的傳統管理體系,在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現實面前,必然失效、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必將是以彈性、柔性、靈敏性、包容性、人文性的管理理論與治理體系。
2、人類與自然
傳統的管理將自然界視為對象,重視人對自然資源的控制、利用和掠奪,忽視自然倫理。現代管理理念則將自然視為社會關系的集合之一,把人類與自然融為一體,統籌考量,從而高度重視環境問題、生態系統以及可持續發展,關注科技倫理、社會倫理的協調,在管理實踐中關注科學技術的雙刃劍特征,統籌加強人文精神與科技文明建設,讓科技創新真正惠民生、利社會,而不是相反。
3、世界觀、價值觀
管理理論的構建、管理的行為和實踐,都脫不開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隨著新科技革命關于量子論、反物質、暗能量、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基本科學問題的認知進一步深化,某些當今被廣泛認可的常識與真理,可能會遇到新的挑戰,人們的宇宙觀、世界觀、價值觀將會有更新的深化與發展。對這些基本問題的新的認知,毫無疑問會對管理科學產生基礎性的深刻影響。
4、管理科學理論的重建
任何管理理論都是特定時期特定管理實踐的產物。工業文明時代出現過許多管理學大師,留下了至今仍然爍爍閃光的管理流派和理論。但是,在新科技革命的過程中,這些理論和思想將會重新受到實踐檢驗、改造或淘汰,適者生存。例如,以短板決定容量的著名木桶原理,在互聯網+ 的開放時代,組織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正被長板理論所取代。
5、知識創新如何管理?
創新將越來越成為影響全局的核心問題,創造與創新在未來將是越來越重要而普遍的工作方式。對這類工作的管理,完全不同于工業文明下的管理理念和范式。J.B.Jwett 認為,創造性工作是“人的心智運作的結果,思維之花在最大自由的氛圍中盛開。沒有人事先能預言別人頭腦將會想什么,也不能強迫人們產生新的思想。他最多能做到的是為創造性的努力提供有利的環境……”作為管理者,如若不能轉變計件、考勤,或強迫、命令的管理思路,必將自取其敗。
6、互聯互通時代的管理
互聯網所具有的開放、參與、去中心化等特征,微信等溝通工具的強大影響力,3D、4D打印制造適應人們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小而美”企業成為時尚,這些正導致企業從大規模、流水線、封閉性的自主模式走向協同競合模式,使社會組織結構從縱向分層朝橫向群落迅速轉換,分散多樣的群落圈從創客群落、同學群落、健身群落中大量產生,成為管理者面臨的新常態。隨著未來量子通信等更新科技的應用,這些特點必將更為突出。決策和管理層必須清醒認識、正確適應這一時代特征,擯棄封閉、割據、層級等傳統思維方式,以開放、分享、民主、平等、去中心化等理念,做好管理工作。干得好,事半功倍;干得不好,事倍功半,甚至導致組織整體翻車。
四、新科技革命對管理戰略層面的影響
1、高度關注發展趨勢
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技術、新成果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任何企業、社會組織必須高度關注未來發展的趨勢。企業管理者對行業發展趨勢的認知,對相關科技前沿的了解,對本企業明天、后天走向的戰略選擇,是肩頭的首要重任。否則,就是下一個柯達。
球王貝利說,我踢球“不是追著球跑,而是看球會落到哪里,先跑過去等著。”制定戰略應該多學學貝利。
在一個正在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時代,認識大格局、大趨勢,遵循趨勢去做事,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平靜發展期,優勢比趨勢厲害。但急劇變革期,趨勢遠勝于優勢。成功=趨勢+優勢。永遠別跟趨勢過不去。“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抓趨勢有學問,需要把握好太早/太晚/將到未明之時。
2、高度重視關鍵要素重要性的變更
工業時代,企業對自然資源的掌控是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戰略的首要問題。資源配置和競爭優勢決定企業效能,協同作用決定企業效率。伴隨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比如,生產工具的數字化、生產場地的分散化、產品功能的服務化等,生產資源的網絡化、共享化特征將越來越顯著。在工業時代因交易成本極大而閑置的資源,因為信息網絡技術而使交易成本變得極小。隨著物質資源地位的下降,創新人才、管理智慧等創新要素的決定性作用將愈來愈凸現。在多種要素體系中,人是最具活力、潛力與影響力的核心因素。
3、高度關注新產業、新業態
新科技革命的直接結果是新產業、新業態對原有產業的重新洗牌,甚至完全替代更新。伴隨“大智云物移”,即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風起云涌,當前正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時代轉換的節點。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量子通訊等顛覆性技術群的突破,大批新產業、新業態必定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管理課題,必須從戰略管理的高度給與充分關注。
4、高度重視商業模式創新
當今時代,善于進行資源組合,是企業家必須關注的戰略重點之一。“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自己企業的成本,很有可能是別人的收入;你的費用,很有可能是別人的財富。“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是當下流行的“免費”商業模式。高明的管理人能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制造不確定性,利用自身能動性和創造性應對客觀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并駕馭不確定性,成為競爭的贏家。
互聯網時代,渠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免費的商業模式下,只要把免費服務做得很好,總有辦法在海量用戶基礎上構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比如,360 殺毒所做的。可以說,以后的市場營銷贏家將主要屬于敢于和善于創新的商業模式者。
5、高度重視系統安全問題
一個系統至上、萬物互聯的時代,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將前所未有。在電腦、手機上,人們還能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如果幾百億眾多設備互聯時,只要任何一個傳感器出現紕漏,都可能成為整個系統崩潰的缺口。
2016 年10 月,美國東海岸黑客入侵全球10 萬臺智能設備組成的網絡,爆發DDoS 攻擊事件,造成美國公共服務系統、社交網絡全面癱瘓。金融風險的管控、個人隱私的保護、系統崩潰的防范等,既是未來的戰略挑戰,也會是誕生新產業的巨大商機。
五、新科技革命對管理方法層面的影響
具體的管理工作,永恒的任務是通過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等策略層面的努力,解決效率與效益的提升。社會永遠是在往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
100 多年來,管理理論都在尋求解決一個問題:“效率從哪里來?”自泰勒以來的管理大師們分別做了揭示:效率來自于分工;來自于分權;來自于分利。三個經典管理理論,有效解答了三個效率,即勞動效率、組織效率、人員效率的奧秘。上述理論都建立于組織本身決定其績效的思路,已較好地解決了20 世紀工業時代的管理課題。然而,新科技革命帶來的不確定性,使組織外部環境成了影響組織績效的關鍵因素。傳統的理論和管理者難以勝任新科技革命后的組織效率問題。
新時期的情景是:效率不再主要來源于分工,而是來源于協同;必須激勵價值創造,不能只做績效考核;組織文化的重要性和內涵發生了重大改變,與組織理念和戰略相符合的新文化,有更大包容性、開放性、容錯性特點的新文化,往往決定組織管理的成敗。
1、流程再造
法約爾將管理的職能總結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大要素。傳統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戰略設定、組織構建、崗位設計、不同崗位的目標-任務-人力資源配置、完成任務、績效考核和獎勵懲罰。這些,在過去的組織管理中是普遍適用的。流程再造的根本動力來自于管理哲學的變化,它應該關注的是滿足客戶的最終需求。面對新的情況,應該反思的是:組織的管理系統應如何適應環境的變化?管理系統是否有足夠的柔性?模塊是否可以隨意組合?管理模塊中有無空間讓員工按自己的意愿發揮創意等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管理者應根據本組織的實際,以提高組織效率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對整個管理系統從體系架構、策略完善等方面進行重新設計,完善流程再造。
2、新技術手段的應用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不僅影響到管理理念和戰略,也會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受到首當其沖的變革。人工智能取代許多日常例行工作,能快速提高管理效率,也會使決策類管理工作獲得有效支撐,從而有效提高決策質量。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企業管理,將顛覆企業管理的很多既定模式。區塊鏈的徹底去中心化和開放性、不可篡改性的特征應用于財務、人事、固定資產管理、銷售管理等,數據的公開透明化,可以大幅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當然,也不能過度強調新技術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人總是最重要的。管理的目的總是要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不是相反。馬克思說“白癡都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復雜,只有智者才能讓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管理對新技術的應用,應以適合為基準,不是說技術越貴越好。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多點、群發突破的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形成新的歷史性交匯。新科技革命將沖擊改變一切,從經濟基礎到管理決策。
農耕時代,我國古代的管理智慧對人類貢獻巨大;工業文明時期,中國的管理學與工業生產一樣落后于人。而今正是走向網絡、智慧的新科技革命時代,我國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在并跑、領跑軌道上已有不錯表現。與此相應,我國新時代的管理科學與實踐,理應且可能走向世界,做出與國力、國情相適應的成就和貢獻。
來源:中國管理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