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認知升級比技術升級更重要
發布時間:2019-10-24 09:15:56
數字化轉型不是信息化的升級,而是認知的升級,涉及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企業文化轉變,組織框架的調整和商業模式的重構等方面。
先進制造業·導讀
數字化轉型不是信息化的升級,而是認知的升級,涉及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企業文化轉變,組織框架的調整和商業模式的重構等方面。
數字時代的迅猛來襲,讓數字轉型成為當前的熱詞,無論產業界、企業和個人都在提數字化轉型。數字時代的已經走來,數字化轉型已經成了必須的選擇和時代的命題。傳統企業要在產業互聯網的助力下實現轉型,提升數字競爭力,首先要實現認知上的轉變。如果企業的認知能力不提升,那么產業互聯網和技術賦能以及數字化很難嫁接進去。企業最大的挑戰,就是傳統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數字化轉型難以準確理解。
01 數字化轉型不是信息化升級,而是認知的升級
在“數字化”變為熱點之前,基于業務流程再造與優化的“信息化”在企業已開展多年,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優化后的業務流程進行固化、自動化,并提供業務決策支持,比如傳統的ERP、CRM、SRM 的在企業中的應用與實施。如今,關于數字化轉型還存在一些認知誤區,有的企業把數字化簡單看作是一種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有的企業則把數字化簡單等同于將線下部分搬到線上,也有一些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在業務運營體系上搭載一個大數據平臺,更有一些企業將數字化轉型僅僅視為首席信息官的責任,當然更多的企業還只是追求炒數字化概念,喊數字化口號,在操作層面上缺乏落地行動。
數字化轉型不是信息化的升級,而是認知的升級,涉及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企業文化轉變,組織框架的調整和商業模式的重構等方面。要真正的理解數字化轉型,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認知能力:曾經多數企業以產品為核心,后來是服務為核心,接著是技術為核心。但未來企業將走向以數據為核心。企業無時無刻不在尋求能夠跨越計算、連貫性處理、分析、存儲、傳輸數據的解決方案,從而把數據轉化為企業的洞察力以及競爭優勢。當數據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企業的商業模式必然發生重構。企業了解市場將不再憑自己的感覺,而是憑數據。如果企業不能更大地去拓展包容性,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去做數字行動計劃,未來就可能會離世界越來越遠,也無法分享數字經濟時代的紅利。過去因為技術限制無法做的事,只能用比較優勢,去滿足需求,獲取盈利空間。今天,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把生產力要素通過技術、數字能力,讓它變得空間更大、彈性更大的時候,所有的行業都可以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戰略轉變,最重要的就是從以企業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傳統的戰略邏輯,是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做什么,是有邊界的。但是在數字時代,想做什么可以重新定義,能做什么可以跟別人連接,可做什么可以跨界。數字化轉型重新定義了客戶價值和企業戰略。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利用新的技術創造新的、獨特的客戶體驗,打造新的智能化、數字化的產品或服務,重塑企業的商業模式或運營模式。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堆技術的堆砌,它是數字技術和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并頻繁地與行業應用進行關聯,在轉型中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讓更多的商業場景成為可能,比如產品、服務、貨幣的數字化、交易的平臺化正在打造具備全新體驗的商業場景、全新的產業形態和經營形態。數字時代,如果沒有安全信任作為底線,就無法實現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可信平臺的過程,是通過開放協同的機制為企業生產、經營和銷售服務賦能的過程。例如:小米的成功,在于它與開發者之間的關系。它從兩個平臺去集合個體、集合機構、集合智能設備。當把這些都集合起來的時候,就可以想象到它未來的發展將有無限的空間與可能;騰訊在賦能于產業互聯網時,它堅持只做連接器。在連接器之下,連接的范圍就變得非常寬廣,人與人、人與商業服務、人與智能硬件都連接起來。這種合作伙伴自主生長的策略沒有疆界,大家可以感受和想象這個發展的空間和科技進步的力量。
數字化轉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數字化轉型伴縮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是不斷利用數字技術重新定義產業發展模式和企業業務戰略模式的持續過程,因為數字技術的發展沒有終點,注定了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持久戰。
02 循序漸進,把握數字化轉型關鍵點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主要源于幾個目的:第一,獲得競爭優勢,重構產業生態。第二,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來鞏固當前的地位或重新定位公司。許多企業通過數字轉型,由傳統的產品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經營方式的轉變,通過構建智能化服務平臺和智能化服務成為新的業務核心,以擺脫對資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增加附加價值、提高綜合競爭力。第三,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啟動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需要企業意識到轉型的緊迫感。世界正處于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過渡的大變革時代,數據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資源、新要素、新引擎。產業和企業必須利用數字化手段,改變原有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用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一、有戰略思維。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有新的戰略思維,需要企業的戰略格局更具有前贍性。企業要站在未來看未來,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對數字化轉型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管理體系的重構,進行長期戰略投入。從業務戰略的寬度上,企業要跨界融合,構建生態。從戰略的高度上,要跳出企業與產業局限,實施平臺戰略,成為成為垂直平臺或者橫向平臺。確立社會化網絡協同定位思維,全產業布局與跨界產業整合,進行全球資源配置與運籌。建議企業設定清晰的目標,包括企業做了這些轉型,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個目標又能夠分解成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路線圖。二、制定全面計劃,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需要創建全面的轉型計劃,啟動數字化運營系統,在計劃階段,需要大處著眼,全面思考。產業和企業一旦啟動數字化轉型計劃,就要全面啟動,重新解構重構產業要素、重新審視市場競爭環境,重新思考數字化未來的行業格局,重新定義產業并找到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優勢,未來的產業競爭地位,然后制定符合產業和企業實際的數字化戰略,從營銷、管理、產品及服務等多方位著手行動,逐步實施。建議企業首先從觀念上認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數字化會牽扯到營銷、生產等等不同的企業部門,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要有足夠的推動力。三、按照“點、線、面、體”的路徑,逐步推進。在轉型中企業應對崗位層、企業層、產業生態逐步變革與升級。先從一些關鍵的要素或作業崗位開始,然后進行各環節的協同,形成數字企業;再以數字企業為主體縱向整合產業鏈、橫向形成企業間的協作生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現階段大家都是因為“互聯網+”的熱潮一擁而上,但還是應該“先試而后行”。在轉型過程中傳統企業往往面臨兩難的選擇,覺得市場在變化,企業必須要變,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去選擇轉型的路徑。建議企業可以從改善用戶體驗做一個App,或者做一個O2O的電商,可以做一個大數據的分析、客戶洞察,或者是做智能工廠等等,選擇的范圍非常廣。
03 觀望者止步,轉型者騰飛
企業想要做數字化的轉型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從根本上對企業戰略、運營和技術的徹底改造。
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公司管理流程的優化,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實現按需定制,減少庫存,促進企業的降本增效就是數字化轉型;對于一個產業推動者和管理者來說,如何通過擁抱數字化轉型,實現生產生產力的提升和產業效率高效就是數字化轉型。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如何通發展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提升本國的經濟競爭力并讓人們更加智慧的生活就是數字化轉型……盡管不同行業的發展程度、數字化轉型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但大家面臨的變革壓力都是相似的,企業只有明確數字思維、積極轉型升級,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把握數字化時代的機遇,獲得更大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有卓越遠見、敢于變革和突破的企業,無疑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寵,搶得時間優勢占據行業紅利,而一些遲疑者和觀望者,可能因為未及早涉入其中而錯失大好風口。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決策者需要充分正視一把手工程,與專業機構合作,完成頂層設計。同時,通過系統設計規避信息孤島,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去改變生產、業務等部門的思維方式,提升數字化轉型的認知能力,最終優化業務流程,重構商業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業務增長。曾為國家電網、中糧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電信、建設銀行、華潤集團、中國人壽等數百家大型企業和集團公司提供多方面企業咨詢服務的中華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推出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面對全國為各類大中型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咨詢與實施,其核心就是為企業應對數字化轉型提供頂層設計與規劃,并在產業互聯網咨詢與實施、大數據與AI的咨詢與實施、區塊鏈咨詢與實施等三個方面能夠為企業提供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
來源:數字化轉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