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
發布時間:2020-03-20 13:15:45
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現將《指南》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問:《指南》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對于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具有哪些意義?
問:《指南》的定位是如何考慮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指南》共4章16條,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總則,闡述編制目的及依據,提出工業數據的基本概念,明確適用范圍和原則;第二章數據分類,企業結合行業要求、業務規模、數據復雜程度等實際情況,圍繞數據域進行類別梳理,形成分類清單;第三章數據分級,按照每類工業數據遭篡改、破壞、泄露或非法利用后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將數據劃分為3個級別;第四章分級管理,針對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建立數據管理制度、實施差異化管理進行描述,為DCMM貫標等提供參考依據。
問:各方應該如何落實《指南》,共同促進工業數據管理水平的提升?
答:企業應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主體責任。一是制度要“實”,企業要建立健全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明確信息化部門、生產部門、行政部門等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二是梳理要“全”,按照縱向貫穿管理層至控制層、橫向覆蓋全流程環節的原則,圍繞數據域全面實施數據分類,形成企業工業數據清單。三是分析要“準”,鑒于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因數據受損所致后果的評價標準、承受能力均存在差異,建議各行業、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從有利于數據管理的角度,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量化定級指標。四是管理要“細”,切實做好對工業數據的差異化防護,不斷完善數據管理措施,充分挖掘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潛在價值。
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推動本轄區內工業數據分類分級工作,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做好宣貫培訓、試點示范等相關工作。有關行業、領域管理部門可參考《指南》制定適用本行業、本領域的標準或規范,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指導。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性工作,《指南》是開展工業數據分級管理的基礎規范,我們將根據試行期間各方反饋,不斷完善相關內容,引導企業持續提升工業數據管理水平。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