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漢院士:離開產品創新單獨談智能制造,純粹就是炒概念
發布時間:2020-07-22 15:28:52
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7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但也成為機器人行業行業大浪淘沙的一場考驗。那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資金匱乏、只炒概念沒有實力的企業陸續被淘汰,機器人行業新一輪洗牌出現,也推動了行業走向更成熟的方向。
當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7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但也成為機器人行業行業大浪淘沙的一場考驗。那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資金匱乏、只炒概念沒有實力的企業陸續被淘汰,機器人行業新一輪洗牌出現,也推動了行業走向更成熟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此前在中國機器人峰會上指出:“智能制造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產品的智能化,因為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當你的產品增加一些智能以后,你的競爭力就大大提升。所以產品創新是很重要的,如果離開了產品創新,單獨談智能制造,這純粹就是炒概念,必須的為了產品創新,智能制造怎么樣創新的過程,使它縮短,使創新更加方便?!?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將保持11%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到2023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1萬億元,行業增長空間巨大。巨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了不少資本蜂擁而上,誰是真材實料的“李逵”,誰是炒概念的“李鬼”,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顯露不少。
此前,《半月談》就曾指出,智能制造躥虛火,“花架子”企業薅政策羊毛。不少企業并未掌握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只是將相關業務外包,這些企業不謀劃“做實”技術創新、產業提升,熱衷于頂著智能制造的名頭領補貼,仍然停留在仿制層面,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技術難以突破,成本居高不下。
正如丁漢院士所言,智能制造最核心的技術是數字制造技術和傳感。數字化的制造不僅要有模型,還要有方針,包括了產品的設計、創新設計、數控技術、產品管理、企業協同技術,這些是數字化制造的基礎,離開了數字化就根本談不上智能化。而傳感則能使人機交互更加符合人們的愿景。
作為市面上最火的機器人品類之一,兒童智能早教機器人頻繁被詬病,有些雖然外形可愛但與早年的點讀機并無區別。而工業領域的機器人發展相對更貼合實際需求,通過將人類智慧物化在制造活動中,智能制造組成的人機合作系統已然成為高品質復雜零件制造的必然選擇。
隨著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機器人最早是模擬生命體簡單的應用,慢慢的模擬生命體的智能自主決策能力,而現在,新一代機器人更多的開始模擬整個群體智能。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就更為重要。未來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必然是與信息、材料、力學、物理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只有開發高附加值、具有獨創性的產品才能在劇烈的競爭中占領一席之地。
來源:機器人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