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結果公示
發布時間:2020-10-23 15:31:57
依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2020年7月至9月,我司組織實施了機械與運載領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定期評估。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有關高等學校:
依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2020年7月至9月,我司組織實施了機械與運載領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定期評估。根據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的成績,經研究,54個參評工程中心中,大型整體金屬構件激光直接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個工程中心評估結果為優秀;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合肥工業大學)等40個工程中心評估結果為良好;其余工程中心評估結果為限期整改或未通過。
現將評估結果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020年10月21日—28日。公示期間,有關單位和個人如對公示信息持有異議,應當以書面方式(可先發電子郵件)向我司提出。異議書須寫明事實理由及提出者的真實信息、聯系方式等,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
聯系人及電話:徐南陽 010-66092082
岳 源 010-66096733
電子郵箱:yueyuan@moe.edu.cn
教育部科技司
2020年10月21日
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結果 |
||
一、優秀類教育部工程中心名單(按工程中心名稱拼音排序) |
||
編號 |
工程中心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大型整體金屬構件激光直接制造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 |
電力牽引 |
北京交通大學 |
3 |
模塑建材制品 |
大連理工大學 |
4 |
輕型動力 |
天津大學 |
5 |
先進驅動節能技術 |
西南交通大學 |
6 |
新能源汽車 |
同濟大學 |
二、良好類教育部工程中心名單(按工程中心名稱拼音排序) |
||
編號 |
工程中心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 |
合肥工業大學 |
2 |
船舶動力技術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3 |
船舶控制工程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4 |
脆性材料加工技術 |
華僑大學 |
5 |
仿真測試技術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6 |
紡織裝備 |
東華大學 |
7 |
復雜產品先進制造系統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8 |
港口物流技術與裝備 |
武漢理工大學 |
9 |
高速公路筑養裝備與技術 |
長安大學 |
10 |
高效精密加工與裝備技術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1 |
工業CT無損檢測技術 |
重慶大學 |
12 |
軌道車輛可靠性與檢測技術 |
北京交通大學 |
13 |
過程裝備及其再制造 |
浙江工業大學 |
14 |
航空航天電機系統技術 |
西北工業大學 |
15 |
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 |
重慶理工大學 |
16 |
集裝箱供應鏈技術 |
上海海事大學 |
17 |
計量測試技術與儀器 |
中國計量大學 |
18 |
檢測儀表與自動化系統集成技術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19 |
晶體生長設備與控制技術 |
西安理工大學 |
20 |
精密電子制造裝備 |
華南理工大學 |
21 |
空間機器人技術 |
北京郵電大學 |
22 |
空天科學技術 |
上海交通大學 |
23 |
快速成型制造技術 |
西安交通大學 |
24 |
連續擠壓 |
大連交通大學 |
25 |
零件近凈軋制成形 |
北京科技大學 |
26 |
流程工業數字化儀表 |
東北大學 |
27 |
汽車結構部件先進制造技術 |
北京工業大學 |
28 |
汽車開發 |
吉林大學 |
29 |
視覺控制技術與應用 |
湖南大學 |
30 |
特種作業裝備 |
南京理工大學 |
31 |
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 |
華東交通大學 |
32 |
微納慣性傳感與集成測量 |
中北大學 |
33 |
微納制造與測量技術 |
天津大學 |
34 |
先進板帶生產裝備及控制 |
北京科技大學 |
35 |
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 |
華中科技大學 |
36 |
軋制設備及成套技術 |
燕山大學 |
37 |
智能化電器 |
西安交通大學 |
38 |
重大工程施工技術與裝備 |
同濟大學 |
39 |
重型車輛零部件先進設計制造 |
廣西科技大學 |
40 |
重型機械 |
太原科技大學 |
來源:教育部科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