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示范/試點高校名單
發布時間:2020-10-23 15:46:18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的決策部署,大力提升高校知識產權能力和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開展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認定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遴選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教育廳(委、局),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教育部直屬各高校,其他部委直屬各高校: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的決策部署,大力提升高校知識產權能力和水平,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的通知》(國知辦發運字〔2020〕8號)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開展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認定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遴選工作。經申報、推薦、評審等程序,決定認定北京大學等30 所高校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以下簡稱示范高校)、遴選中國人民大學等80所高校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以下簡稱試點高校)。試點示范工作有效期為2020 年10月至2023年10月。
請各試點示范高校按照《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教科技〔2020〕1號)要求,扎實做好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一、完善工作方案。要圍繞《工作方案》明確的建設目標,結合自身實際,完善高校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本校試點示范建設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確重點任務、分工安排、時間進度和保障措施,確保試點示范工作落到實處。試點示范建設工作方案要在2020年年底前以正式文件形式印發,并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教育部備案。
二、加強組織保障。各試點示范高校要將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校主要領導負責,科研、財務、法務、資產、信息服務、產業等部門分工合作的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管理運營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切實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條件保障力度。
三、加強業務指導。各試點示范高校于每年1月底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教育部報送上年度工作報告,包括年度工作情況、創新舉措、工作成效、下一步工作計劃等。試點示范期滿后,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將組織考核驗收,主要對照《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各試點示范高校的工作方案、年度工作報告等,對試點示范高校工作取得成效進行考核評價。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有關高校的指導,進一步完善本地區高校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加大對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做好試點示范高校的重點聯系和跟蹤服務。
各試點示范高校的創新做法、重大進展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教育部。對于試點示范高校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措施、經驗做法和優秀案例,將向全國高校推廣,有效發揮試點示范高校的輻射帶動作用。
特此通知。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
2020年10月16日
聯系方式: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
聯系人:徐俊峰 陳明媛
電 話:010—62086568 62086565
郵 箱:chanyechu@cnipa.gov.cn
教育部科技司
聯系人:劉法磊 蔡固順
電 話:010—66096733 66092093
郵 箱:gxc7937@moe.edu.cn
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名單 |
|
排名 |
高校名稱 |
1 |
北京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3 |
北京交通大學 |
4 |
天津大學 |
5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復旦大學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8 |
同濟大學 |
9 |
華東理工大學 |
10 |
南京大學 |
11 |
東南大學 |
12 |
中國礦業大學 |
13 |
江南大學 |
14 |
浙江大學 |
15 |
廈門大學 |
16 |
山東大學 |
17 |
武漢理工大學 |
18 |
中南大學 |
19 |
湖南大學 |
20 |
中山大學 |
21 |
華南理工大學 |
22 |
重慶大學 |
23 |
四川大學 |
24 |
西安交通大學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6 |
北京理工大學 |
2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9 |
南京理工大學 |
3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
|
序號 |
高校名稱 |
1 |
中國人民大學 |
2 |
中國農業大學 |
3 |
北京科技大學 |
4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6 |
南開大學 |
7 |
吉林大學 |
8 |
河海大學 |
9 |
南京農業大學 |
10 |
中國藥科大學 |
11 |
合肥工業大學 |
12 |
中國海洋大學 |
13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14 |
武漢大學 |
15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16 |
西南大學 |
17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18 |
蘭州大學 |
19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20 |
西北工業大學 |
21 |
大連海事大學 |
22 |
暨南大學 |
23 |
北京工業大學 |
24 |
首都師范大學 |
25 |
天津工業大學 |
26 |
天津科技大學 |
27 |
天津理工大學 |
28 |
河北工業大學 |
29 |
燕山大學 |
30 |
太原理工大學 |
31 |
上海大學 |
32 |
上海理工大學 |
33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34 |
常州大學 |
35 |
江蘇大學 |
36 |
江蘇科技大學 |
37 |
南京工業大學 |
38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39 |
南京郵電大學 |
40 |
蘇州大學 |
41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2 |
寧波大學 |
43 |
溫州大學 |
44 |
中國計量大學 |
45 |
浙江工業大學 |
46 |
安徽大學 |
47 |
安徽工程大學 |
48 |
福州大學 |
49 |
南昌大學 |
50 |
濟南大學 |
51 |
山東理工大學 |
52 |
青島大學 |
53 |
青島理工大學 |
54 |
齊魯工業大學 |
55 |
煙臺大學 |
56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
57 |
河南大學 |
58 |
河南科技大學 |
59 |
洛陽理工學院 |
60 |
湖北工業大學 |
61 |
三峽大學 |
62 |
武漢工程大學 |
63 |
武漢科技大學 |
64 |
東莞理工學院 |
65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66 |
廣東工業大學 |
67 |
華南農業大學 |
68 |
南方科技大學 |
69 |
南方醫科大學 |
70 |
深圳大學 |
71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72 |
桂林理工大學 |
73 |
重慶理工大學 |
74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75 |
四川輕化工大學 |
76 |
西華大學 |
77 |
貴州大學 |
78 |
陜西科技大學 |
7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80 |
西安理工大學 |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