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 | 郭毅可院士:人工智能的熱望與冷思考2020-09-19 17:37:46
人機共生世界,在人機共生的社會中,人和機器的互相交流是最重要的,人要理解機器的行為,機器要理解人的意圖。對機器行為的解釋,理解和驗證,以及機器行為的倫理性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課題。學習的可解釋性是一個方向,還有一個方向就是向機器表達,作為對機器行為的解釋和驗證,以及機器行為的倫理是核心的問題,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或者說這些問題沒有被深入理解之前,我們奢談人工智能將來什么樣,人工智能會不會導致機器統治人類來為時過早。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0年)的通知2020-09-16 15:51:05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性力量,是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核心驅動力。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構建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制定本規劃。
戴瓊海院士《人工智能:算法·算力·交互》2020-09-16 15:25:39
8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政府、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主題為“智周萬物”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20)在江蘇南京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舉辦。在大會上,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教授、CAAI Fellow戴瓊海做了主題為《人工智能:算法·算力·交互》的特邀報告,從算力、算法與人機交互三方面展開了分享。
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綜合排名榜單2020-08-17 13:10:51
隨著AI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人工智能也成為高考志愿選擇中最炙手可熱的“火爆”專業。本文從國際影響力、科研實力、人才輸出、創新活力四大維度對中國72所新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進行綜合排名,深層解讀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的真實水平與發展潛力。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侯增廣等:人工智能會取代科學家嗎2020-08-17 13:01:05
傳統認為,科技工作因其高度的創新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很難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日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科學家們改造了一種汽車裝配線上常見的機器人,讓它可以在化學實驗室內工作。通過與機器學習算法相連,這種機器人可以使用和人類化學家一樣的標準分析儀器,“相當于使研究人員而非儀器變得自動化”。同時,由于它和人類體積相當,可以在傳統實驗室內工作,而無須建立或改造新實驗室。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2020-07-21 14:12:31
6月24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研究院在相關部委建議和學校直接支持下成立,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為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注入中國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2020-07-21 14:08:11
7月1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法治論壇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出席揭牌儀式并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蘇躍增,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汪后繼,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凱原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程金華,凱原法學院教授鄭戈,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金耀輝,凱原法學院副教授何淵等出席揭牌儀式。儀式由校文科建設處處長吳建南主持。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第二天,院士們再爆金句2020-07-21 14:05:0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進行到了第二天,幾十場分論壇內容精彩紛呈,讓各行各業的專家帶你走入“AI賦能一切”的世界吧!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 苗圩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發展四點建議2020-07-21 14:02:37
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開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金廳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致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先后通過視頻致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以視頻方式發表致辭。
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對國家核安全的影響2020-07-21 13:57:01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網絡空間和核領域的應用,一方面能夠為網絡安全和核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也可能為對手所用,通過網絡空間對核武器體系進行滲透進攻,給國家安全帶來嚴峻挑戰。本文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用為主題,探討了其與網絡安全的相互結合及影響,分析了人工智能與網絡應用對國家核安全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假想了兩個威脅核安全的人工智能網絡攻擊案例,并進而對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提出了思考與建議。